最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电视剧,女人变态另类xxxx体内,日韩在线,好爽…又高潮了十分钟试看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法規

【雄安政策】加大推廣裝配式│雄安新區推進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的實施方案 全文印發
發布時間:2022-08-29 14:04:27 | 瀏覽次數:


做最精心的裝配式建筑企業,成就精彩員工夢想。


雄安新區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領導小組

關于印發《雄安新區推進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雄安綠建發〔2022〕1號

雄縣、容城、安新縣人民政府,新區各有關部門,雄安集團:

《雄安新區推進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的實施方案》,已經新區管委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雄安新區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領導小組
2022年6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雄安新區推進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的實施方案


全文如下: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九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雄安新區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加快發展綠色建造方式,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結合雄安新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雄安新區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緊密圍繞雄安新區綠色發展主線,以實施“雙碳”戰略為目標,大力推廣綠色建造,實現建造活動綠色化、建造方式工業化、建造手段信息化、建造管理集約化及建造過程產業化;以示范工程創建為抓手,探索建立綠色建造實施推廣機制,全面提高工程建設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減少排放,提升建設工程品質,推動建筑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持,形成有利于綠色建造發展的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體系,激發建筑業全產業鏈內生動力,拉動綠色建造市場需求。

——統籌平衡,協同發展。以示范工程創建為契機,以行業能力提升為途徑,大力開展組織管理創新,逐步形成科學的政策體系和管理體系,全過程籌劃協調建設工程設計、采購、生產、施工、交付、運維等環節,實現生態、品質、安全、效率、成本、人文等要素統籌平衡。

——創新驅動,高質推進。以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產業化、集約化深度融合為導向,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形成綠色建造創新體系,引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持續提升,促進綠色建造向更低能耗、更優品質、更高效率發展。

——整合資源,示范引領。發揮新區區位和政策優勢,加快創新資源匯聚,整合國內外綠色建造人才、科技和產業資源。以重點項目為牽引,推進綠色建造集成示范應用,按照示范引領、以點帶面的工作方式,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綠色建造發展模式。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建成20個高水平、標志性綠色建造項目,初步形成適宜新區的綠色建造標準體系,培育10個綠色建造龍頭骨干企業,建立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和服務體系,呈現綠色建造規模化發展態勢。搭建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構建綠色建造全過程供應鏈體系,完善綠色建造工作機制,推進建筑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綠色建造政策體系、管理體系、技術體系、評價體系等在內的綠色建造創新體系,初步形成長效發展機制,為全國綠色建造提供示范樣板。

二、重點任務

(一)扎實開展示范工程創建行動

深入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雄安新區綠色建造導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中,扎實開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簡稱“示范工程”),統籌考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造價、效率、環保、生態等要素,通過綠色策劃、綠色設計、綠色施工和綠色交付全過程一體化協同,推進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及集約化集成應用,全面提高工程建設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建設工程綠色效益最大化。

新建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要帶頭優先進行示范工程建設,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積極開展示范工程建設。建立示范工程動態申報機制,新建項目在辦理報建手續時可隨時申報,已完成報建手續審批的項目,可隨時申報或通過定期征集申報。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負責組織示范工程的申報,按照《雄安新區綠色建造示范工程指南》等要求,指導建設單位編制示范工程的綠色建造策劃方案,并組織專家對綠色建造策劃方案進行評審。通過專家評審的綠色建造策劃方案作為示范工程立項、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驗收等各階段的重要依據。項目建設單位負責組織落實示范工程的建設活動,并明確示范工程建設過程各方主體責任。規劃建設部門對示范工程進行全過程跟蹤、檢查,項目竣工后組織綠色建造專項評估驗收。(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各縣政府(片區管委會))

(二)全面提升工程建設全過程建造活動綠色化水平

1.全面推行綠色策劃。在工程立項階段,組織開展綠色建造策劃,科學確定綠色建造總體目標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減少碳排放、品質提升、職業健康安全等分項指標,通過場地氣候、資源、環境水平等條件分析,對工程建造全過程、全要素進行統籌,明確綠色建造實施路徑和碳減排路線圖,統籌設計、構件部品部件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和運營維護管理,推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系統集成和聯動發展。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建材選用、綠色施工、綠色交付的一體化綠色統籌機制,明確各階段責任主體和交付成果,推進精益化建造,有效實現全過程綠色效益最大化。(責任單位: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規劃建設局)

2.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在工程設計階段,貫徹落實綠色策劃目標,明確能耗和碳排放指標及設計和驗收要求,推進規劃設計源頭減量。工程設計應尊重城市肌理和風貌,綜合利用數據搜索匹配、性能模擬、即時可視、智能化算法、影響評估等各項先進技術手段,從選址、土地使用、規劃布局等規劃層面,到功能組織、空間設計、形體設計、材料使用、圍護結構等建筑層面,充分發掘場地空間、建筑本體與設備在節約資源方面的潛力,根據各項設計措施綠色性能實效的快速驗證與推演設計,優化場地及建筑設計方案,擇優選擇綠色低碳的建筑形體和結構體系,科學確定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實現工程全壽命期系統化集成設計。(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

3.積極應用綠色建材。深入落實綠色設計方案,構建以性能指標和碳排放指標為約束,以技術經濟性為依據的建材選用機制,因地制宜應用綠色建材。在新建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中全面推廣綠色建材,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積極使用綠色建材,優先采用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中的產品,大力推廣應用建筑垃圾等可再循環、再利用的利廢建材。積極構建工程項目驅動、標準建設、合同制約、政策引導、平臺監管“五位一體”的綠色建材供應鏈,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不斷完善綠色建材應用政策、制度、標準,融合綠色物流、綠色金融,營造良好的綠色建材供應鏈運行環境。(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4.全面提升綠色施工。在工程施工階段,深入落實綠色施工策劃目標,建立健全綠色施工目標體系、責任體系、評價體系、監管體系,完善綠色施工組織保障及管理體系,強化施工過程能耗與碳排放計量監測、統計核算和考核評價。全面推行施工與設計、生產、運營維護聯動的協同管理機制,積極采用工業化、智能化建造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實現施工組織的協同與優化,全面落實綠色設計重點內容、綠色建材產品使用和建筑垃圾分類減量循環利用要求、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相關技術措施,深化設計工程重點、難點部位和復雜節點等,完善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嚴格落實《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范》《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實現工程建設低消耗、低排放、高質量和高效益。(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生態環境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5.全面推行綠色交付。項目交付前應進行綠色建造的效果評估,開展綠色建造性能指標相關檢測,核定綠色低碳建材實際使用率,核查建造能耗計量監測數據,完成建造過程碳排放評估。出具產品使用說明書,制定工程各子系統運行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手冊,將建設過程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設計、施工、檢測等技術資料整合和校驗,并按相關標準移交建設單位和運營單位。明確綠色交付標準及成果要求,提供實體交付及數字化交付成果。數字化交付成果應保證與實體交付成果信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并應與新區相關管理系統相協調,建設單位在交付前組織成果驗收。(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三)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

6.全面推進建筑標準化設計。根據新區規劃建設需求,完善建筑設計選型標準,實施建筑平面、立面、構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標準化設計,推廣少規格、多組合設計方法,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推進型鋼和混凝土構件以及預制混凝土墻板、疊合樓板、樓梯以及裝配式裝修等通用部件的工廠化生產,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要求。加快完善集成化、模塊化、通用化建筑部品相關標準圖集,提高整體衛浴、集成廚房、整體門窗等建筑部品的產業配套能力,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標準體系與供應體系。統籌兼顧標準化設計與定制化創作,避免建筑風貌千篇一律,打造新型建筑工業化體系建設典范。(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7.加大推廣裝配式建造方式。新建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要帶頭優先應用裝配式建造方式,支持社會投資項目積極應用裝配式建造方式。鼓勵工業建筑和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房建設,積極推進低層公共建筑和住宅及平改坡等工程中應用木結構,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全面推廣應用預制內隔墻、預制樓梯板和預制樓板,在新建建筑中全面推行全裝修和成品交房,積極推廣管線分離、一體化裝修技術、裝配化裝修方式和集成化、數字化和模塊化建筑部品,不斷提高建筑工業化應用規模和水平。(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8.積極推廣模塊化建造方式。鼓勵新建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積極應用模塊化建造方式,優先應用模塊化城市設施產品。根據住宅、辦公、學校、醫院等不同類型模塊化需求,分類組織實施將主體結構、建筑飾面、機電系統、裝飾裝修、家電家具辦公設施、標準化設備設施等集成到模塊化單元,構建模塊化建筑產品生產及建造技術體系,實現從構件標準化生產向建筑模塊化生產、從構件現場安裝向集成式建造過渡。(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四)大力推進建造手段信息化應用

9.持續提升數字設計能力。推廣應用適合新區的BIM應用、數據交換、模型交付、驗收歸檔等技術指南及標準。推行工程建設全過程BIM技術應用,深入推進BIM在規劃審批、施工圖設計與審查、施工深化設計、關鍵工序模擬、竣工驗收、工程運維等工程全壽命期的集成應用。采用BIM信息平臺,統一設計過程中BIM模型深度細度,支撐BIM模型存儲與集成、版本控制,保障數據安全。引導設計單位采用BIM正向設計,優化設計流程,支撐不同專業間以及設計與生產、施工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集成應用BIM、地理信息系統(GIS)、三維測量等信息技術及模擬分析軟件,進行性能模擬分析、設計優化和階段成果交付。提升基于BIM技術的建筑環境性能分析與集成化設計分析能力,利用綜合性能優化分析綠色建筑方案設計,實現集成技術的最優化設計。(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10.全面推廣智慧施工管理。全面推廣通過信息技術促進設計、生產、施工、運營維護等產業鏈聯動,項目多參與方協同工作,實現建造全過程統籌管理。基于BIM設計信息,通過物聯網和智能技術推動生產設備在線聯動,打造部品部件生產建造智能生產線,推進工廠生產全流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通過信息讀取、無線通信技術,構建部品部件智能生產質量追溯體系,推廣植入RFID芯片或粘貼二維碼等方式,實現部品部件生產、流通全流程監管與信息共享。全面推廣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實現全要素數字化管控賦能項目管理,提升工程安全、質量管控能力。施工單位采用信息通信技術對施工設備信息進行管理,對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危險性較大設備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監控。鼓勵采用自動化施工器械、智能移動終端等相關設備,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率,降低安全風險。積極推廣使用建筑機器人進行材料搬運、打磨、鋪墻地磚、鋼筋加工、噴涂、高空焊接等工作。推進BIM+5G、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GIS、無人機等技術在施工現場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與現場監管的深度融合。(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11.持續推進智慧運維建設。在新區已建設完成的項目中,指導業主單位建立基于BIM的智慧建筑設備機電系統管理和調控協同策略,采用水力平衡分析計算技術、空間環境監測和設備控制集成技術、智能調控技術、多系統集成技術,建立完善的智慧建筑運維技術體系。引導智慧家居系統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實現高度互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智慧家居管理。集成一體化監測、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建立樓宇智慧運維系統。(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

12.持續推進創新技術研發。面向工程建設全過程應用需求,開展數字化和信息化領域的基礎性、創新性應用技術研究,包括推廣應用自主可控的三維圖形引擎和BIM基礎平臺技術,一體化BIM協同設計軟件技術,BIM與CIM融合技術與CIM平臺技術,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等。完善數字化設計、交付、審查、存檔機制,積極推進BIM智能化審圖模式,推進與CIM平臺的融通聯動。開展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共性技術研發,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和施工,構建先進適用的智能建造及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

(五)積極推進建造管理集約化發展

13.完善綠色建造標準體系。以《雄安新區綠色建造導則》(試行)為基礎,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造工作要求,以示范工程創建為契機,融入“雙碳”要求,編制綠色建造評價標準等,完善覆蓋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綠色建造標準體系,為綠色建造策劃、設計、施工和交付等過程的技術和管理活動提供標準支撐。(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

14.建立綠色建造管理體系。在工程建設全壽命期引入綠色建造理念,探索將綠色建造相關要求納入新區建設監管平臺,構建項目立項、土地供應、規劃條件、方案設計、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綜合監管、工程驗收、項目運行等建造全過程的管理體系,切實做到綠色建造與建筑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公共服務局、生態環境局)

15.建立綠色建造技術體系。結合新區實際情況,針對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等不同工程建設類別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木結構等不同結構體系,開展綠色建造碳減排路徑及技術體系研究,研究制定適宜推廣的技術目錄,構建綠色低碳建造技術體系及產品庫,提升新區綠色建造水平。(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生態環境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16.建立綠色建造評價體系。探索建立體現新區特色、多目標融合、多主體參與、全過程管控的綠色建造評價體系。出臺綠色建造評價管理辦法,規范綠色建造評價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項目竣工后,按照評價標準開展自評價或委托第三方評價,評價結果可作為獎勵政策重要參考,推動新區綠色建造工作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17.探索綠色建造碳限額管理。開展典型示范工程碳排放基礎數據收集、量化核查,全面摸清綠色建造全過程碳排放分布特征,完善建造能耗統計制度、碳排放核算方法學與標準體系,構建綠色建造碳排放核算體系及裝配式基礎部品部件碳排放因子庫。以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為目標,探索碳排放限額管理,構建碳排放控制目標分析預警機制,強化限額超排項目的節能監察和執法,嚴格責任落實和評價考核,嚴控建造過程碳排放水平。(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生態環境局)

18.綜合提升建造管理集約能力。在新區重點片區全面推廣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等集約化組織管理模式,健全配套的發包承包、造價管理、合同擔保、工程保險體制等制度,建立服務技術標準和合同體系,實現各方責權清晰,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等組織管理模式的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促進設計、生產、施工、運維深度融合,提高建造集約化和精益化水平。(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六)加快構建綠色建造產業體系

19.積極構建建筑業綠色供應鏈。按照綠色建造發展的特征需求,對工程建設活動中策劃、設計、采購、生產、施工和運營管理等上下游企業進行綠色化整合、融合互補,通過搭建建筑產業互聯網政府監管協同平臺,培育一批行業級、企業級、項目級平臺,打通項目建設全流程信息通道,實現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互聯互通,形成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綠色建造產業體系,圍繞綠色建造整體效益目標,強化綠色建造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整合和協同發展,實現產業鏈綠色化、整體效益最大化。(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改革發展局)

20.積極培育綠色建造產業。建立綠色建造技術產業體系框架,探索適用于綠色建造技術體系的新型組織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大力培育具有綠色建造技術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和全過程咨詢服務企業,扶持具有發展潛力的專業型企業,統籌建造活動全產業鏈,推動企業以多種形式緊密合作、協同創新,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核心,以全過程咨詢服務企業為紐帶,設計、生產、科研相關領先企業深度參與的開放型產業體系。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一批綠色建造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綠色建造示范基地和項目,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完善新區綠色建造工作實施機制,健全綠色建造組織保障及管理體系,建立新區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領導小組綠色建造工作委員會,由新區規劃建設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共同牽頭,會同改革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綜合執法等有關部門成立綠色建造工作專班,加強新區綠色建造工作的頂層設計,確定工作目標,明確責任部門,協同推進綠色建造工作。

(二)加強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示范工程的補助,并納入年度預算保障實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色建造項目在信貸計劃、授信額度、利率定價、審批效率、貸款發放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落實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滿足條件的綠色建造企業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保險擔保創新,對綠色建造項目主體購買性能保險的,按照保費標準給予補助。加強環保政策支持,將符合要求的綠色建造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除土石方、爆破拆除、噴涂粉刷等國家明確要求的施工環節外,其他可以不停工。完善激勵政策,綠色建造項目報建和管理各環節的鼓勵性措施,參照重點工程報建流程納入工程審批綠色通道。對采用綠色建造的,在項目招標中給予適當加分,將綠色建造納入建筑信用評價、工程質量評優評獎的加分項目和評分范圍。

(三)加強科技支撐。加強綠色建造專家委員會及秘書處常設機構建設,協調專家資源,對示范工程進行全過程技術支持和指導,協助新區綠色建造技術創新研究組織和監督管理,解決綠色建造領域重大戰略與共性技術難題。加強新區綠色建造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將國內相關行業組織納入成員單位,初步形成新區綠色建造人才、科技和產業支撐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技術研發,推動BIM、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開展智能建造、智慧運維關鍵技術和裝備應用研究。加快綠色建造技術產品和科技成果目錄推廣應用,強化示范應用效果,引導龍頭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四)加強質量管控。將綠色建造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在項目辦理報建手續時明確相關要求,并納入項目建造全過程的質量體系,實施全過程閉合管理,確保項目綠色建造的質量和水平。加強綠色建造項目的監督檢查,實行定期的檢查、評估、總結、通報,保障工程綠色建造質量和水平。探索實施工程質量保險和擔保制度,構建部品構件全過程質量的追蹤、維護和責任追溯機制。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市場信息、監管信息、誠信信息等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共享。

(五)加快人才培養。大力培養綠色建造技術管理人才,壯大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方面人才隊伍,加強綠色建造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開展綠色建造學習、交流以及培訓。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培育產業工人隊伍。支持校企合作,開設綠色建造相關課程,加大后備人才培養。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單位依托示范工程,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隊伍。

(六)加強宣傳引導。積極運用各種媒介,深度報道新區在綠色建造相關政策制定、管理機制創新、實踐探索經驗、“四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創新舉措,定期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情況通報會,形成宣傳公示或協同聯動,不斷提高新區綠色建造的影響力。積極開展政策宣貫、技術指導、交流合作、成果推廣,并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增強全社會綠色發展意識,營造政府有效引導、企業自覺執行和公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來源:中國雄安官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河北│30%裝配式,《石家莊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實施方案》印發
 下一篇:【國家】|兩部門: 2023年裝配式占比要達到40%
微信
咨詢
電話
18875651811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昌邑市| 巴青县| 突泉县| 龙游县| 兴隆县| 盐边县| 日照市| 防城港市| 新河县| 垣曲县| 定陶县| 沙田区| 区。| 绍兴县| 利川市| 定远县| 银川市| 明星| 内丘县| 哈巴河县| 镶黄旗| 肃北| 乡宁县| 卫辉市| 陈巴尔虎旗| 广平县| 屏山县| 武冈市| 文化| 新安县| 九龙县| 德州市| 永定县| 武城县| 皋兰县| 大田县| 新宾| 洱源县| 舞钢市|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