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电视剧,女人变态另类xxxx体内,日韩在线,好爽…又高潮了十分钟试看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法規

【河北】| 河北省新型建筑工業化“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1-11-10 09:09:31 | 瀏覽次數:

微信圖片_20211110091014.png

關于印發《河北省新型建筑工業化“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設局、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雄安新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

《河北省新型建筑工業化“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1年11月1日

河北省新型建筑工業化“十四五”規劃

新型建筑工業化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以工程全壽命期系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業化。為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建標規〔2020〕8號),推動我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依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十四五”規劃》,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我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為“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筑業穩步發展壯大。堅持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改造提升傳統建筑業,持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為建筑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持續鞏固,累計完成產值2.9萬億元,各年度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始終保持在5%以上。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特級總承包資質達到21項、一級總承包資質達到429項,2家建筑業企業先后上市,實現“零突破”。

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制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技術指南,培育一批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企業,組織實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設計中應用,通過數字化設計手段推進建筑、結構、設備管線、裝修等多專業一體化設計,提升設計水平。在雄安新區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系統集成和聯動發展。

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全省預制混凝土構件、鋼構件、木構件年設計產能分別達到809萬立方米、372.5萬噸、7.5萬立方米,企業數量和設計產能位居全國前列,除滿足我省需要外,還向北京、天津市供應預制構件。培育21個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和20個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國家基地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條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構件生產、施工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

裝配式建筑快速推進。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進建筑全裝修。頒布實施30部相關標準、圖集和定額。培育石家莊、唐山、邯鄲、秦皇島市4個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盧龍縣、唐山市豐潤區、望都縣、涉縣4個省裝配式建筑示范縣(區)。2020年全省新建裝配式建筑2710.94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占比達到25.09%,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重點推進地區占比達到20%的目標任務。

建筑品質不斷提升。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頒布實施《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市、縣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實現全覆蓋,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由2015年的26.7%提升至2020年的93.44%,處于全國第一梯隊。大力發展近零能耗建筑,在全國建成第一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頒布實施第一部設計標準,累計建設416.94萬平方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2019年成功舉辦第23屆國際被動房大會。

信息技術與建筑業加快融合。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降低招標投標交易成本。研發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推進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有效推動日常工作程序化和標準化。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考試系統,強化安管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在線培訓考試。

組織管理模式不斷創新。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總承包招標文件示范文本,在石家莊、邯鄲市開展工程總承包試點,推動工程總承包發展。制發推動工程監理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工程監理企業向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轉型,推動全過程工程咨詢發展。

建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15項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獎,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5個子課題取得階段性成果。科技平臺建設取得新成績,4家企業技術中心獲批省技術創新中心,河北建設集團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獲批國家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人才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制發加強建筑工人職業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實訓基地建設,組織建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累計培訓建筑工人24萬人次,涌現出1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4名“省青年崗位能手”、33名“省技術能手”和283名“省建設行業技術能手”。

(二)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家高度重視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建造”品牌,為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業加快融合,為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冬奧效應持續顯現、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副中心協同發展、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為我省發揮區域優勢、加快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十四五”期間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設計標準化程度低,多專業協同和系統化集成設計能力亟待加強;全產業鏈聯動發展局面尚未完全形成,部品部件生產還沒有形成標準化和規模化;建造方式相對落后,與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不夠;建筑工人隊伍不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專業人才支撐作用有待提高;科技支撐能力有待提升,前瞻技術儲備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尚需突破。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為動力,以系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為手段,以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為目標,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更大力量。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劃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區域協同,一體發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機遇,優化環京津產業布局,推動建立京津冀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一體發展的格局。

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行裝配化綠色施工方式,推廣精益化施工,注重能源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嚴格標準規范,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自主研發,開放合作。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大力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掌握新型建筑工業化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條,促進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提升開放發展水平。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新型建筑工業化政策機制基本建立,建筑設計標準化和部品部件生產標準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筑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信息化技術與建筑業加快融合,組織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科技支撐作用不斷加強,專業人才加快培育,新型建筑工業化水平顯著提高。到2025年

--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00%,新建星級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

--城鎮新建裝配式建筑占當年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以上。

--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300噸,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于200噸。

專欄1:主要指標

序號

指  標

2025年

指標屬性

1

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建筑

面積比例(%)

100

約束性

2

新建星級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比例(%)

50以上

約束性

3

城鎮新建裝配式建筑占當年新建建筑

面積比例(%)

30以上

約束性

4

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

(噸/萬平方米)

不高于300

預期性

5

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噸/萬平方米)

不高于200

預期性

6

培育具有智能建造能力的骨干企業(家)

2以上

預期性

7

培育工程總承包骨干企業(家)

不少于20

預期性

8

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家)

不少于20

預期性

三、重點任務

(一)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優化部品部件生產

1.打造“5395”產業體系。從工程項目全壽命期視角梳理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節點,深挖產業價值鏈,增強創新鏈,加強政府引導,鼓勵企業參與,逐步構建和完善由5個項目階段(咨詢研發、集成設計、生產制造、安裝建造和運營維護)、3個層級(項目階段、細分行業、產品與服務)和95項核心產品與服務組成的“5395”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

專欄2: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鏈培育工程

1.咨詢研發階段強化科技研發體系建設。加大新型建筑工業化科技研發投入,發展包括工程咨詢和研發質檢培訓兩大細分行業方面的31項產品與服務。

2.集成設計階段夯實數字化設計體系建設。突出新型建筑工業化設計服務引領,發展包括工程設計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大細分行業方面的17項產品與服務。

3.生產制造階段加強標準化生產和智能建造能力建設。重點圍繞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制造,發展包括部品部件生產及綠色建材、工廠成套設備制造和機電設備三大細分行業方面的30項產品與服務。

4.安裝建造階段進一步推進建造方式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安裝建造,發展包括施工安裝和現場設備兩大細分行業方面的12項產品與服務。

5.運營維護階段推進產業鏈全壽命期閉環運行。推廣應用新型建筑工業化運營維護服務,發展包括智慧運維和靜脈產業(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兩大細分行業方面的5項產品與服務,提高行業資源利用效率。

微信圖片_20211110091124.png

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示意圖

2.科學謀劃產業布局。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和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新發展階段,以“帶動冀中南,輻射京津和雄安新區”為原則,綜合考慮部品部件運輸和服務半徑,引導產能合理布局,全面統籌科學謀劃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布局。支持石家莊市發揮省會城市優勢,圍繞科研、設計、生產、施工等全產業鏈發展,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支持保定、廊坊、秦皇島、唐山等市,利用現有產業基礎,推動部品部件等相關產業集群化發展,重點服務于北京市、天津市、雄安新區和冀北、冀東地區。發揮邯鄲、滄州等節點城市區位優勢,以現有產業基礎建設相關產品生產園區,服務冀中和冀南地區。引導承德、張家口、衡水、邢臺、定州、辛集市結合本地實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強市場信息監測,定期發布部品部件產能供需情況,提高產能利用率。

專欄3:部分城市產業發展引導

石家莊

發展優勢:省會城市,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大型建筑設計院、科研機構多且能力強,擁有建筑施工和裝備制造龍頭企業。

發展重點:發揮省會城市技術、人才、資源優勢,加強新型建筑工業化相關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建設,重點推進系統性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和建筑領域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率先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工作開展,推動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研發和應用。

秦皇島

發展優勢: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近零能耗建筑和裝配化裝修部品部件產業優勢。

發展重點:引導新型建材聚集化發展,推進裝配化裝修部品部件集成化、模塊化發展,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供應體系,形成產業規模。發揮率先開展近零能耗建筑建設優勢,推進近零能耗建筑產業發展。


發展優勢:鋼鐵產業優勢,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冀東中心城市,擁有陶瓷產業和機器人產業基礎。

發展重點:加強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應用,形成支撐冀東地區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能力。加強鋼結構建筑體系研究。大力發展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推動鋼結構構件智能制造生產線研發和應用。發展集成衛生間、集成廚房等建筑部品。


發展優勢: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近零能耗建筑產業基礎。

發展重點:加強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應用,形成支持和服務雄安新區高標準建設的能力。引導區域內部品部件企業有序發展和合理布局,形成產業規模。大力發展近零能耗建筑產業。


發展優勢:沿海港口和臨天津市區位優勢,冀中地區節點城市。

重點發展:加強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應用,形成支撐冀中地區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能力。加強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圍護體系和配套部品部件的研究和應用。


發展優勢:冀南中心城市,國家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

發展重點:加強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應用,形成支撐冀南地區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能力。加強裝配式低層住宅結構體系研發,推動建設配套部品部件生產基地。

雄安新區

發展優勢:國家級新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發展重點: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打造一批綠色建造系統化應用場景,在新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新型建造方式,建立形成新區綠色建造的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實施體系和評價體系,打造綠色的“雄安設計”“雄安建造”“雄安運維”品牌。

3.推動構件生產標準化推進裝配式住宅主要構件尺寸圖集編制,推進型鋼和混凝土構件以及預制混凝土墻板、疊合樓板、樓梯等通用部件的工廠化生產,基本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要求,擴大標準化構件使用規模,逐步降低構件生產成本,建立以標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信息化、規模化生產體系。

4.完善集成化建筑部品。加強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相關標準圖集研究,結合醫院、公寓、酒店、住宅等應用領域形成對應的部品組合方案。推動裝配化裝修與工業化內裝部品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銜接。利用我省在門窗、玻璃、衛生潔具等方面的產業優勢,引導龍頭企業加快推進相關產品集成化發展,提高集成衛生間、集成廚房、整體門窗等建筑部品的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供應體系。

5.開展部品部件質量認證工作。按照國家對新型建筑工業化部品部件質量認證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相關技術要求,開展質量認證工作,健全配套保險制度。將部品部件質量認證工作與部品部件標準化、系列化發展相結合,與工程項目設計和部品部件采購相結合,提高部品部件產品配套能力和質量水平。

(二)推進標準化設計,促進全產業鏈協同

1.推動全產業鏈協同鼓勵設計單位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加強核心問題研究,優化項目前期技術策劃方案,統籌規劃設計、部品部件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和運營維護管理。探索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建筑師負責制。引導建設單位和工程總承包單位以建筑最終產品和綜合效益為目標,推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系統集成和聯動發展。

2.促進多專業協同鼓勵設計單位開展數字化設計技術研究和應用,推進建筑、結構、設備管線、裝飾裝修等多專業一體化集成設計,解決施工過程中的“錯漏碰缺”,避免二次拆分設計。推廣模數協調、模塊組合、統一接口標準等集成設計方法,實現建筑、結構、機電、內裝系統及其他子系統的集成。推廣設計協同技術和平臺軟件,運用數字化設計手段提高建筑整體性,確保設計深度符合生產和施工要求,發揮新型建筑工業化系統集成綜合優勢。

3.推進標準化設計完善裝配式住宅設計選型標準,實施建筑平面、立面、部品部件、接口標準化設計,推廣少規格、多組合設計方法,以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住宅等為重點,推廣裝配式建筑體系。鼓勵裝配式住宅項目參照設計選型標準進行設計,提高標準化設計水平。

4.強化設計方案技術論證。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新時期建筑方針,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落實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與建筑風貌有機統一的建筑設計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加強對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設計要求落實情況的論證,避免建筑風貌千篇一律。

(三)推廣新型建造方式,減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

1.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利用我省鋼鐵產業優勢,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政府投資的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率先采用鋼結構。開展鋼結構在商品住宅中應用的相關技術、標準、政策研究,加強鋼結構裝配式農房建設技術研究,積極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和農房建設。研發和推廣適宜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的“三板”體系等部品部件和安全可靠的連接技術,加大熱軋H型鋼、耐候鋼和耐火鋼的應用。支持龍頭企業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突破鋼結構建筑關鍵技術,形成自主可控技術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

2.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動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住宅大空間靈活可變技術研究,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推廣應用預制內隔墻、預制樓梯板和預制樓板。完善適用于不同建筑類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

3.推廣鋼混組合結構建筑。加強鋼混組合結構體系的研發,加大高性能材料在鋼混組合結構中的應用,研發和推廣適宜裝配式鋼混組合結構的新型預制樓板、墻板體系和可靠的連接技術,形成具有可靠便捷連接和高性能的鋼混組合結構體系。支持高校、企業等科研單位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突破鋼混組合結構關鍵技術,形成自主研發的技術優勢。

4.推進建筑全裝修。推進裝配式建筑、星級綠色建筑工程項目全裝修交付,積極發展成品住宅。推廣裝飾裝修與主體結構、機電設備一體化設計、協同施工。倡導菜單式全裝修,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推動裝配化裝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項目中的應用,推廣管線分離、一體化裝修技術,推廣應用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提高裝修品質,降低運行維護成本。

5.優化施工工藝工法推行裝配化綠色施工方式,引導施工企業研發與精益化施工相適應的部品部件吊裝、運輸、安裝等施工工藝工法,推廣應用鋼筋定位鋼板等配套裝備和機具,提升材料搬運、鋼筋加工、高空焊接等環節的現場施工工業化水平。支持施工企業編制施工工法,加快技術工藝、技能隊伍轉變,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提高精益化施工能力。

(四)提升工程品質,提高工程施工質量

1.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開展《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執行情況檢查,嚴格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在城市、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擴大星級綠色建筑規模,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筑、建筑面積大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積大于10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按照高于最低等級的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雄安新區規劃范圍內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

2.推進近零能耗建筑發展。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加快推進雄安新區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區和石家莊、保定、唐山近零能耗建筑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大近零能耗建筑推廣力度,以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辦公、學校等公共建筑和集中建設的公租房、專家公寓、人才公寓等居住建筑,原則上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對于新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鼓勵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標準規劃建設。探索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標準進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3.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發展安全健康、環境友好、性能優良的新型建材,推進綠色建材認證和推廣應用,探索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機制和綠色建材產品公共服務系統,發布綠色建材認證信息,暢通選用通道,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加大綠色建材應用力度,鼓勵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工程建設項目和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中優先選用綠色建材產品,雄安新區政府投資和使用財政性資金的新建工程全面采用綠色建材。

4.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益。加強預制構件質量管理,積極推行駐廠監造制度,加強對關鍵材料的監督抽查,探索構件生產企業備案管理、信用評價體系、構件質量飛行檢查等手段。加強部品部件進場、施工安裝、節點連接灌漿、密封防水等關鍵部位和工序質量安全管控,強化對施工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的質量安全技術交底,通過全過程組織管理和技術優化集成,全面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益。

(五)加快信息技術融合,推廣智能建造技術

1.大力推廣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開展BIM技術應用示范工作,加快推進BIM技術在新型建筑工業化全壽命期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實現設計、采購、生產、建造、交付、運行維護等階段的信息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推動建設基于BIM技術的標準化部品部件庫。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推進BIM技術與CIM平臺的融通聯動,提高信息化監管能力,提高建筑行業全產業鏈資源配置效率。加大BIM技術推廣應用政策研究,將BIM技術集成運用作為骨干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基礎條件,對于應用BIM技術增加的成本,合理納入工程造價。

專欄4: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示范工程

示范范圍

在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運維等階段(單個或多個階段)應用BIM技術的工程項目。投資額1億元以上或單位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資工程、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大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優先納入示范范圍。

示范要求

運用BIM技術手段提高項目各參與方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在優化設計、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精確計量、節約資源、管理信息化、應用智能化等方面起到良好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示范重點

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全過程集成應用,提高工程項目全壽命期各參與方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設優質、安全,推動建筑行業技術變革,為建筑師負責制、全過程工程咨詢等改革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內需動力和技術保障。

2.加快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招標投標環節和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應用,依托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匯聚整合和分析相關企業、項目、從業人員和信用信息等相關大數據,支撐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提高建筑行業公共服務能力和監管效率。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推動傳感器網絡、低功耗廣域網、5G、邊緣計算、射頻識別(RFID)及二維碼識別等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工地的集成應用,研發、推廣可穿戴設備,提高建筑工人健康及安全監測能力,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監控管理、節能減排和智能建筑中應用。鼓勵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預制構件生產、儲存、運輸、安裝等全過程的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實現全過程質量責任可追溯。

3.推廣智能建造技術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現代工藝制造、智能控制和優化、新型傳感感知、工程質量檢測監測、數據采集與分析、故障診斷與維護、專用軟件等一批核心技術。開展鋼結構構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建設試點,在鋼筋制作安裝、模具安拆、混凝土澆筑、鋼材下料焊接等工廠生產環節,推進工藝流程數字化。推動在材料配送、鋼筋加工、噴涂、鋪貼地磚、安裝隔墻板、高空焊接等現場施工環節,加強建筑機器人應用。在施工現場推廣應用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設備、自升式智能施工平臺、智能運輸等智慧工地設備。推動智能光伏應用示范,促進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發電系統應用。推廣智能家居、智能辦公、樓宇自動化系統,提升建筑的便捷性和舒適度。到2025年,培育2家以上具有智能建造能力的骨干企業和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

(六)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建立使用者監督機制

1.推行工程總承包加快完善適應工程總承包發展的招投標、工程計價和工程管理配套制度,繼續深化石家莊、邯鄲兩市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總承包模式試點工作。引導骨干企業提高項目管理、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提升建筑業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步提升全省建筑業在高端建設領域的市場份額。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工程總承包骨干企業。加大工程總承包模式應用范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雄安新區重點片區項目建設當中全面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設計、生產、施工深度融合。

2.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委托方多樣化需求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引導企業建立與全過程工程咨詢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項目管理體系,培育具備勘察、設計、監理、招標代理、造價等業務能力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推動工程監理企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現場控制能力,向“上下游”拓展服務領域,實現向全過程工程咨詢領域的業務轉型。在政府性投資工程和國有投資項目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

3.探索工程保險和擔保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推行工程擔保和工程質量保險,通過保險的風險事故預防和費率調節機制幫助企業加強風險管控,保障建筑工程質量。探索建立以銀行保函和工程保險為主的投標擔保、工程款支付擔保、履約擔保、建筑工人工資擔保和質量保修擔保制度。改進投標保證金遞交方式,促進以電子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和紙質保函。強化監督檢查,加大對工程擔保保證人的動態監管,不斷提升保證人專業能力,探索實施“差異化”擔保,支持誠信企業發展,防范化解工程風險。

4.建立使用者監督機制。編制綠色住宅購房人驗房指南,鼓勵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指標納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明確質量保修責任和糾紛處理方式,保障購房人權益。

(七)強化科技支撐,加快科技研發

1.培育科技創新基地鼓勵骨干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建立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新型建筑工業化相關領域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建設,圍繞新型建筑工業化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科研攻關。推動具備條件的建筑企業建立以建筑信息模型(BIM)為基礎的數字化中心(實驗室),支持底層平臺軟件及應用層軟件的研發,保障數字化技術應用的質量和安全。

2.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IM底層平臺軟件、建筑信息模型(BIM)與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數據接入、輕量化和數據信息安全等技術的研發。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核心技術研發,研發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灌漿質量檢測和高效連接技術。圍繞鋼結構住宅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檢驗檢測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加強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產品研發。

3.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新型建筑工業化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轉化應用,引進京津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建筑領域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創新發展。鼓勵新型建筑工業化相關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專欄5:新型建筑工業化創新平臺建設工程

圍繞強化建筑行業數字化應用、提升裝配化綠色施工能力等,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中心和相關平臺建設。支持京津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我省落地,鼓勵我省企業和國內知名院校合作打造產學研平臺,鼓勵企業內部研發機構法人化,引進和培育主攻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研發企業。鼓勵企業加強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建筑行業大數據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開展智能化裝備、建筑機器人、智能化輔助作業設備、工程運輸設備、設備管理信息平臺等方面研究,為我省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八)健全用才機制,加強人才培育

1.健全聚才用才機制完善人才培育、引進和評價機制,聚焦產業發展,加大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等方面加強與行業需求深度對接,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融合。鼓勵企業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

2.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執(職)業資格管理制度,大力培養新型建筑工業化專業人才,壯大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方面人才隊伍,通過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大賽,提升專業技術人才執業理念,持續提升執業能力。構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制度和激勵機制,將執業能力和成果水平與職稱晉升相結合。加強新型建筑工業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鼓勵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3.培育技能型產業工人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建筑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評價體系,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通銜接,打通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弘揚“工匠”精神,大力培育產業工人隊伍,鼓勵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筑工人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以人力資源為主要業務的供需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工程項目崗位需求信息,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建筑工人有序高效流動。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度,鼓勵一線工人鉆研新技術、創造新工法、參加技能鑒定和技能競賽。

4.加大后備人才培養。圍繞新型建筑工業化推動相關企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支持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支持院校對接建筑行業發展新需求、新業態、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開展聯合辦學,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專業規劃、共議課程模式、共建實訓基地、共搭管理平臺、共評培訓質量,形成“人才共有、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辦學制度,為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推動相關政策措施落地實施,盡早見效。建立完善相關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及時溝通信息,加強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協調配合,推動各方政策措施和工作舉措形成合力、落到實處。

(二)推進項目建設。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建設,政府投資工程帶頭按照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式建設,鼓勵支持社會投資項目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方式。按照國家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評價技術指標體系,開展項目評價工作,引領建筑工程項目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建筑品質。

(三)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在項目立項、項目審批、項目管理各環節明確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鼓勵性措施。鼓勵銀行業機構發揮綠色金融服務產業經濟發展政策,對達到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給予綠色金融支持。將符合要求的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除國家明確要求的施工環節外,其他可以不停工。研究制定符合生態環境監管要求的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差異化管控的政策。建立建筑垃圾排放限額標準,鼓勵對施工現場達到建筑垃圾減量化要求的施工企業給予獎勵。支持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參與綠色建筑創新獎評選。在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申報時,優先推薦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在評選優質工程、優秀工程設計和考核文明工地時,優先考慮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

(四)健全監測評估機制。探索區域性新型建筑工業化系統評價,建立評估機制,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評估,加強實施過程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加強本規劃與我省“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及其他有關規劃的政策銜接,確保本規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施。

(五)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新型建筑工業化相關政策的解讀,調動社會各方支持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上一篇:【河北】|裝配式建筑價格上浮不超20%、還有容積率、不限購多項激勵!秦皇島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
 下一篇:北京│裝配率最低60%,兩部門關于規范高品質商品住宅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
微信
咨詢
電話
18875651811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岳普湖县| 阳原县| 天祝| 鹤峰县| 永仁县| 互助| 青龙| 怀远县| 德江县| 盐源县| 水富县| 河北省| 康乐县| 酒泉市| 桓仁| 岳池县| 重庆市| 西安市| 安塞县| 福清市| 余干县| 满洲里市| 青岛市| 精河县| 临城县| 舞钢市| 鹿邑县| 江陵县| 衡水市| 遵义市| 绥化市| 谢通门县| 溧水县| 盐津县| 鹿泉市| 沙洋县| 广平县| 璧山县| 固安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