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电视剧,女人变态另类xxxx体内,日韩在线,好爽…又高潮了十分钟试看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江蘇】|50%裝配式,江蘇省“十四五”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
發布時間:2021-09-15 13:50:15 | 瀏覽次數:

江蘇省“十四五”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規劃 

     本規劃依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在總結江蘇“十三五”綠色建筑發 展成果,分析“十四五” 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基礎上,統籌謀 劃“十四五”期間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目標、工作思路、重點任務, 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建設領域各環節,為推動我省經濟社 會高質量發展和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注入新動力,是“十四五”時期 指導我省綠色建筑相關工作發展的重要依據。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緊密圍繞習近平總 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設“強富美高” 新江蘇的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貫徹新 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綠色城區建 設水平,試點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奮力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高 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江蘇省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重要貢 獻。 

        1、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政策法規不斷完善。2015 年,江蘇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了《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綠色建筑要 求納入立項審批、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等環節。省 政府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 型升級的意見》(蘇政發〔2014〕111 號)、《省政府關于促進 建筑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蘇政發〔2017〕151 號)。省級政府 層面將綠色建筑發展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人居環境獎創 建指標、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等體系之 中,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工作監管落實有力。

         2、科技標準支撐更加有力 

        標準支撐作用更強。“十三五”期間編制、修訂工程建設地方 標準 219 部、發布 84 部,涵蓋綠色建筑、建筑產業現代化、城 市建設與管理等各領域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各環節。 累計發布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標準 42 項、裝配式建筑標準 18 項, 其中《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獲得 2018 年首屆中國工程建 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科技創新獎一等獎;《江蘇省裝配式建筑綜合 評定標準》《裝配式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等標準填補了空白。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建筑設計領域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 在全國率先修訂發布新版《綠色建筑設計標準》《住宅設計標準》, 豐富完善了綠色建筑的內涵和外延。 

科技成果成色更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圍繞綠色校園、綠 色住宅、夏熱冬冷地區超高層建筑綠色技術、綠色社區建設等重 點領域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結合“綠色智慧建筑(新一代房屋) 課題研究與示范”“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技術現狀與發展研究” 等創新成果建成了一批示范項目,印發了《江蘇省綠色生態城區 專項規劃技術導則(試行)》《裝配式建筑技術手冊》《裝配式 建筑系列叢書》等技術文件。“十三五”期間,累計申報住房城鄉 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項目 305 項,其中綠色建筑領域的共 63 項。 相關成果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4 項、“江蘇省科學技術 獎”一等獎 10 項。

         3、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

         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態勢初顯。全省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 按一星級以上標準設計建造,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過 8 億平 方米。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從“十三五”初期的 53% 增長到“十三五”末的 98.0%。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達到 5416 個, 總建筑面積 5.5 億平方米,其中,二星級及以上標識項目 3410 項, 面積占比 83.8%。18 個項目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其中“第十 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博覽園主展館”等 4 個項目獲得一等獎,獲獎 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綠色城區集聚創新發展。以綠色城區為載體,推動城鄉建設 綠色發展模式試點示范,在開展高品質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裝配式建筑等綠色建筑技術區域集中示范的基礎上,同步開展智 慧城市、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綠色施工、建筑垃圾資源化 利用等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十三五”期間, 全省新設立省級綠色城區 19 個,建成高品質綠色建筑項目面積 3000 萬平方米,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占比超過 80%。全省累計設 立綠色城區 76 個,年節能量超過 200 萬噸標煤。

         4、建筑節能工作成效顯著 

        建筑節能標準穩步提升。修訂實施了《居住建筑熱環境和節 能設計標準》,引導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從 65%到 75%提升,發布 了《江蘇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術導則》,指導超低能耗建筑穩 步發展。啟動了 11 個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建設,“南京江北新 區人才公寓(1 號地塊)項目 12 號樓”獲得了全國首個零能耗建 筑評價標識。“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節能建筑 8.6 億平方米, 節能建筑累計達到 23 億平方米,占城鎮既有建筑總量 63.3%,節 能建筑規模繼續保持全國最大。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深入推進。率先完成了國家可再生能源 建筑應用示范市縣驗收評估工作。新增光電建筑裝機容量 600 萬 千瓦,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 3.7 億平方米,全省累計可 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總量達 7.2 億平方米。太陽能光熱建筑應 用占新建建筑比例從“十三五”初的 30%上升到“十三五”末的 47.1%。 

        既有建筑能效提升穩步推進。充分發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杠 桿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筑節能改造,培育我省節能服 務市場。“十三五”期間,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4409 萬平方米, 其中公共建筑 2681 萬平方米、居住建筑 1728 萬平方米,節能量 達到 176 萬噸標煤。通過既有建筑改造項目的實施,帶動新型建筑墻體、節能門窗、空調供暖及新能源等相關產業發展。全省共 11 個設區市完成了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研究工作,常州市發布了辦 公、賓館醫療建筑合理用能指南,無錫市發布辦公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5、裝配式建筑穩步發展 

        工作機制更加完善。省級政府層面成立了建筑產業現代化推 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相關部門、單位先后在土地出讓、容積 率獎勵、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獎補、房地產開發項目提前預售、 財政支持、重污染天氣工地應急管控豁免等方面出臺了支持政 策,并將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納入江蘇人居環境獎、江蘇優秀管 理城市、江蘇生態園林城市等評定環節。在省城鄉建設系統勘察 設計獎評選、“揚子杯”評比中繼續單獨設立“裝配式建筑類”,加 大協同推進力度、齊抓共管,助推裝配式建筑發展。 

        示范引領成效顯著。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基地和 項目建設,帶動全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穩步有序發展。共創建國家 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5 個、產業基地(園區)27 個;創建省 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 13 個、示范園區 7 個、示范基地 196 個、示范工程 136 個;示范城市區域推進的態勢基本形成,示范 基地覆蓋 13 個設區市,示范項目種類齊全、技術先進,裝配式 建筑研發設計、部品部件生產、裝備制造、綠色建材、運輸物流 等全產業鏈基本建立,示范引領效應逐步顯現。全省新開工的裝 配式建筑面積約 1.3 億平方米,占當年新建建筑比例從 3%上升到 30.8%。 

         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江蘇省裝配 式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意見(試行)》,明確了參建各方的 質量安全責任,完善了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施工過程質量安全 控制要求,細化了工程驗收、監督管理等環節要求,強化全過程 質量監管。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智慧工地建設的指導意見》, 推動智慧安監全覆蓋。發布實施《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檢測技 術規程》等,規范裝配式建筑檢測工作,提升裝配式建筑質量安 全管理水平。 

微信圖片_20210915141838.png

微信圖片_20210915141842.png

         (二)存在問題 

        “十三五”期間,我省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和裝配式建筑工作 在取得重要進展,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但仍存在一 些問題:一是閉合監管機制建設仍需加強,部分地區綠色建筑閉 合監管尚未涵蓋規劃、設計、建造、運營、改造和拆除等所有環 節,閉合監管合力不強。二是建筑能耗控制機制有待完善,建筑 能耗管理仍處在研究階段,仍然缺乏工作抓手。三是建筑使用者 獲得感不足,存在綠色建筑綜合效益不明顯,建筑設計、建造和 運行環節脫節,綠色技術發揮實際效果不佳等問題。四是裝配式 建筑發展受多方因素制約,市場主動選擇裝配式建造意愿不夠 強,構件生產質量監管難,標準化、一體化、集成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發展形勢

     (一)發展機遇 

        1、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指明未來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 我國力爭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爭取于 2060 年前 實現碳中和,并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國家自主貢獻最新 舉措。建筑領域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 60”目標,需要加強建筑領域全過程節能減碳的謀劃,抓住關鍵環 節,提高建筑領域碳減排的貢獻率。

        2、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激發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社會水平的不斷發 展,人民群眾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對建筑環境與設施的健康、 舒適、宜居有了更高的需求,推動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發展,提供 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建筑產品,是新時代建設工作者的 重要使命。 

        3、大循環雙循環格局釋放內需潛力 

        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在擴內需、促開放、暢循環等方面具有基 礎性、先導性、支撐性作用。據統計,2020 年江蘇建筑業完成總 產值 35251.6 億元,同比增長 6.5%,占全國的比重為 13.4%,總 量穩居全國首位。綠色建筑的發展,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促 進江蘇建筑業轉型升級,助力構建“大循環雙循環”新格局。 

        4、經濟發展新戰略帶來持續后勁

         面向“十四五”,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 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 機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 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為江蘇的綠色建筑高質量以及區域協調 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作用。江蘇作為經濟大省,經濟發展 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保持經濟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將為我省綠 色建筑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5、科技進步和改革深化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 飛速發展,推動著建筑行業的全產業鏈升級,改變著建筑建造、 工程建設組織、運行管理等各個方面。新型建筑材料、新型能源 技術、新型建筑產品的突飛猛進,將進一步提升建筑性能,提高 資源利用水平,改善生產生活環境。隨著“放管服”改革和科技管 理機制創新的不斷推進,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科技創新動 力,為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面臨挑戰 

        1、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緊迫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建筑環境品質和服務 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建筑能源資源消耗將進一步擴大,建筑 節能減排壓力大。 

        2、存量建筑問題逐步顯現 

        我省現存城鎮非節能建筑約占建筑總量的 40%,這部分建筑 的環境品質、能耗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城市發展由增量擴張 轉變為存量優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存量建筑的綠色性能,是 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3、全產業鏈支撐相對薄弱

        目前支撐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水平不高,部品部件種 類不全,部分部品部件規模效應尚未形成,綠色金融等新金融手 段仍在探索階段,綠色建筑的產業配套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 民為中心,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推動我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 展,助力城鄉建設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入落實 “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筑方針,持續提升建筑品質,降低 二氧化碳排放,改善人居環境,為美麗江蘇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結合我國社會主要 矛盾變化,以構建新時代綠色建筑供給體系,實現綠色建筑提質 增效為核心,豐富綠色建筑內涵,提升綠色建筑品質,不斷增強 人民群眾的體驗感。

         ——堅持統籌規劃。圍繞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目標,統籌規 劃建筑領域二氧化碳減排、建筑節能、綠色建筑、新型建筑工業 化、綠色城區等各項工作,制定發展目標,梳理工作重點,推進 相關工作協調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 用,積極探索綠色建筑市場化推動的路徑和模式,營造良好市場 環境,優化政策扶持措施,增強內生動力,提高市場主體參與推 進綠色建筑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堅持創新驅動。完善綠色建筑技術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綠色建筑高標準落地。積極 推動機制創新,加強部門協同,優化監管模式,鼓勵各地探索創 新,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及時發現、總結、推廣典型經 驗,不斷提高行業發展水平。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面推動綠色建筑提質增效,著力提升人民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建筑能效,加快推動建 筑領域碳排放達峰;突出示范引領,促進綠色城區建設成效進一 步彰顯;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提 高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水平和建造質量。在全域推進、綜合提升上 下功夫,在品質改善、特色創建上做示范,推動江蘇綠色建筑高 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建筑品質更高。綠色設計水平全面提高,綠色建筑建成 性能顯著提升,在城鎮新建建筑 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基礎 上,打造一批品質優良、性能突出、特色鮮明的高品質綠色建筑 項目,總面積達到 2000 萬平方米;以綠色城區為載體,推動高 水平綠色建筑集聚發展,提升城市品質。

         ——百姓體驗更佳。建筑安全防疫、健康舒適水平普遍提升, 服務更便利快捷、運營更智慧高效;研究建立綠色住宅使用者監 督機制,住宅綠色性能與全裝修質量保障更加有力;推動既有建 筑綠色節能改造面積達到 3000 萬平方米。

         ——能耗總量更低。到 2025 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總面積 達到 500 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建筑常規能源比例達到 8%。

         ——產業轉型更優。綠色建筑關鍵技術和產品推廣不斷加 強,新建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不斷提升;穩步推進裝配式建筑, 大力發展裝配化裝修。到 2025 年,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開工建 筑面積比例達到 50%,裝配化裝修建筑占同期新開工成品住房面 積比例達到 30%。

微信圖片_20210915141955.png

四、重點任務

         (一)提升新建建筑綠色性能 

        1、發揮綠色設計引領作用

         全面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水平,推動綠色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 程。加強綠色建筑的前期策劃,充分發揮建筑師的主導作用,推廣 全專業協同的綠色建筑集成設計模式,促進綠色性能與綜合品質提 升。優化完善設計施工圖綠色審查機制,強化綠色設計過程監管。 鼓勵全過程工程咨詢,加強設計、采購、施工、運營全過程的統籌, 提升工程建設品質,保障綠色性能落地。 

        2、推動建筑環境品質改善 

        積極響應人民群眾對于建筑環境品質不斷提升的需求,拓展 豐富綠色建筑內涵,重點提升建筑環境健康和舒適度水平。全面 推進人員密集場所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和公告制度,明確責任主 體、執行標準等具體實施要求,強化社會監督,切實提高公共建 筑室內空氣質量。完善實施住宅相關標準,全面推廣應用新風系 統,提高保溫、隔聲、水質等健康性能指標。提升建筑適老化水 平,促進建筑室內外環境全齡友好。

         3、提升建筑節能水平 

        新建建筑全面執行 75%節能標準,研究完善適合我省省情的 超低能耗建筑技術路線和標準體系,積極開展近零能耗建筑、零 能耗建筑試點示范。加強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推 廣適宜的外墻保溫系統。積極開展農村建筑節能試點,結合當地 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推廣成熟適用、經濟可行、施工 簡便的農村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鼓勵引導農村建筑按照節能標 準設計建造。 

        4、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水平 

        深入拓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形式,研究推廣多種可再生能 源在建筑中的復合應用。推動空氣源熱泵熱水技術建筑應用,著 力提升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水平,完善相關標準規范,促進 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積極推動分布式太陽能光伏應用,大力發 展光伏瓦、光伏幕墻等建材型光伏技術,探索光伏柔性直流用電 建筑或園區示范。推廣熱泵分散供暖方式,提高建筑電氣化應用 水平。積極扶持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農村建筑 的普及應用。

         5、研究建立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 

        積極探索綠色住宅分戶驗收制度和配套監督機制。研究制定 綠色住宅購房人驗房指南,向購房人提供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 質量驗收方法。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指標納入商品 房買賣合同、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明確質量保修 責任和糾紛處理方式。 

微信圖片_20210915142130.png

微信圖片_20210915142137.png

         (二)改善既有建筑綠色品質 

        1、加強建筑用能管理 

        圍繞碳達峰目標,研究探索建筑能耗控制的實施路徑和政策 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筑節能監管制度,深入開展能耗統計、能源 審計、能耗公示等工作,加強數據統籌分析,完善我省建筑能耗 數據庫。制定各類公共建筑用能限額指標,聯合地方共同推動基 于限額指標的公共建筑用能管理制度建設,逐步探索目標考核、 監督獎懲等配套機制。

         2、推動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逐步構建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長效工作機制,聚焦醫院、 賓館、商場以及交通場站等類別中的高能耗建筑,穩步推動綠色 節能改造。積極引導大型公共建筑運行調適,充分發揮系統優化 效能。推動一批重點標志性建筑、具備條件的歷史文化建筑實施 綠色化改造,延續城市文脈,樹立示范典型,提升社會影響力。

         3、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 

        以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研究適宜的既有居 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路線,積極推動老舊小區節能改造,鼓勵引 導小區人居環境整治、適老設施改造、基礎設施綠色化和智能化 提升的綜合改造模式,提升居住品質,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4、提升綠色運營水平

         建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運行數據上報制度,強化綠色建筑標 識項目運行數據管理,引導物業管理企業加強綠色建筑運營。積 極推動智慧建筑技術在住區、辦公等場景的應用,提高建筑智慧 化管理水平。加強環境品質、建筑能耗等關鍵綠色性能的實時監 測和公示披露,積極開展綠色建筑運行評估。指導各地定期更新 維護建筑能耗監管平臺,實施完成市級運行管理平臺的全面升 級。 

        專欄 4 既有建筑“三個優化”重點工程 

        1、建筑低碳發展體系優化。圍繞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研究制 定適合省情的建筑節能發展路線和實施計劃。從單體到區域,積極 推動低碳示范試點工作。 

        2、建筑能效提升機制優化。分類制定公共建筑用能限額,聯合 地方共同推動公共建筑能耗限額制度建設。“十四五”期間,既有建 筑綠色節能改造面積達到3000萬平方米。

         3、綠色運營管理制度優化。建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運行數據上 報制度,推動綠色運行管理水平提升。加強建筑能耗監管平臺更新 維護,到2025年,各設區市市級運行管理平臺全面升級完成。

        (三)擴大示范工作綜合效益 

        1、繼續擴大示范工作內涵

         不斷豐富示范工作內涵,提升示范項目品質,擴大示范綜合 效益。積極開展高品質綠色建筑集成、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 建筑能效提升、建筑智慧用能管理、新型建筑工業化、可再生能 源規模化利用等重點示范。建立示范項目評估機制,定期開展示 范項目成果與績效評估,形成成果集。鼓勵項目單位集聚資源、 集成技術,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綠色低碳標桿項目。 

        2、不斷提升綠色城區示范效益

         大力支持具有示范集聚效應和成果顯現度的綠色城區創建, 引導建立“規劃設計引領+機制創新+技術研究+試點示范+動態評 估”的頂層設計框架,實現科學有序創建。鼓勵開展建筑項目、綠 色城區建設運營成效后評估,并向社會發布主要評估結果。進一 步加強示范工作宣傳推廣力度,擴大行業影響。

         3、鼓勵管理機制模式創新 

        堅持規劃設計引領,探索開展綠色城市設計,鼓勵開展綠色 低碳專項規劃設計成果落地機制創新,提升綠色城區建設管理水 平,構建長效發展機制。在新建項目中探索實踐建筑師負責制、 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等工程組織管理制度,鼓勵采用合 同能源管理等項目運作模式。

微信圖片_20210915142417.png 

         (四)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創新發展

         1、加大裝配式建造技術應用 

        大力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適用于不同建筑類型的裝配 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鼓勵在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中采用鋼結 構,積極探索鋼結構技術體系在住宅和農房等項目中的應用。積極 推廣裝配式木結構建筑。同時,積極探索裝配式建造適宜技術在市 政、軌道交通、園林、村鎮建設及城市更新等領域的應用。

         2、積極推廣裝配化裝修 

        積極推進裝配化裝修方式在成品住房項目中的應用,研究編制裝配化裝修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使用說明書范本。在政府投資項 目中積極推行裝配化裝修,大力推進住房設計、施工和裝修一體 化,積極引導開發企業在商品住宅中采用標準化、模塊化和干法 作業的裝配化裝修,促進整體廚衛、裝修部品和設備管線集成化 等技術應用。 

        3、提升裝配式建筑品質

         強化設計引領,落實裝配式建筑項目集成化設計、工業化建 造與建筑風貌有機統一。研究推廣裝配式建筑正向設計,推廣少 規格、多組合設計方法和數字化設計手段,促進多專業協同設計, 提升裝配式建筑標準化、系統化、集成化設計水平。推動構件和 部品標準化,編制主要構件尺寸指南,推進預制混凝土墻板、疊 合樓板、樓梯板等通用構件,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要求。編制集 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相關標準圖則,提高整體衛浴、集成廚房、 整體門窗等建筑部品的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 的建筑部品供應體系。

         4、嚴格質量安全管理

         突出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進一步壓實參建各方質量 主體責任。完善裝配式建筑在方案技術論證、施工圖審查、部品 部件檢測、質量安全監督、工程驗收、運營維護等環節的相關制 度和技術規范。支持行業社團對構件和部品生產企業開展綜合評 價,增強企業自律意識。強化部品部件進場、吊裝安裝、節點連 接、密封防水等關鍵部位和工序質量安全管控,利用信息手段對構件和部品部件進行全程跟蹤和追溯,建立完善的裝配式建筑質 量安全監管體系。推動落實工程質量擔保和保險制度。 

微信圖片_20210915142537.png

         (五)突出科技創新引領 

        1、發揮建設科技帶動作用 

        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優勢,聚焦行業前沿領域,協同 推進技術創新與發展。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 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協同創新平臺,加速科研創 新成果的產業轉化。編制發布十四五綠色建筑重點技術推廣目 錄、產品目錄,積極培育和引導綠色建筑產業市場健康發展。

         2、推動綠色建材應用 

        加強部門聯動,創新推進機制,研究制定綠色建材推廣政策,鼓勵工程建設項目使用綠色建材。指導南京市開展綠色建材試點 工作,積極探索綠色建材推廣模式。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綠 色建材應用比例,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鼓勵引導相關企事 業單位加強能力建設,申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資質,推動建材生 產企業轉型升級,擴大綠色建材產品供應。 

        3、加強產業技術創新 

        支持全產業鏈技術創新,圍繞新型材料、部品部件生產、質 量檢測、智能建造技術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加快形成 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體系。加強信息化技術 融合,提升建筑數字化水平,在新建工程中加快推廣建筑信息模 型(BIM)應用,引導設計、施工、運維一體化應用模式。加快 應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鼓勵發展建筑機器人等智能技術。

微信圖片_20210915142641.png

五、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要切實加強對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 工作的組織領導,把綠色建筑工作作為推動建筑領域碳達峰、碳 中和、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推動制度創新,進一步發揮綠色建筑、建筑產業現代化議事協調 機構的作用,落實工作職責,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考核評價

         省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將開展綠色建筑年度目標任務分解 并組織督促檢查,檢查結果作為設區市人民政府能源消費總量和 強度“雙控”、省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推動城鄉綠色發展 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細化落實綠色建筑重點 工作季度上報制度,加強對各地關鍵指標完成情況的動態監測。 

        (三)強化政策推動 

        積極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政府為主導、市場為 主體”的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激發 市場活力。進一步強化民用建筑綠色設計審查,完善綠色建筑規 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營管理等全過程閉合監管措施。積極 開展裝配式建筑綜合評定,完善評定結果應用機制。加強綠色建 筑標識管理,建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運行數據上報制度,強化綠 色建筑運行管理。完善重點建筑能耗分項計量、監測和評估制度,逐步建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制度。完善建筑能效測評機構信 用管理,加強能效測評成果應用。加強省級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 金項目管理,積極推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融 資擔保等產品服務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四)開展宣傳培訓 

        積極開展社會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多種媒介向社會公眾宣傳 綠色建筑知識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倡導綠色 低碳生活方式,夯實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群眾基礎。加強專業 技術和管理人員培訓,將綠色建筑相關知識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 續教育課程。發揮“國際綠色建筑聯盟”等平臺的橋梁作用,帶動 綠色建筑相關技術領域合作,繼續辦好“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大 會”,擴大技術交流,推動我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上一篇:【湖北省】|大力發展裝配式!湖北省15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發展實施意見
 下一篇:【住建部】|關于發布綠色建筑標識式樣的通知
微信
咨詢
電話
18875651811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阿瓦提县| 蕉岭县| 奉节县| 谷城县| 绥中县| 库尔勒市| 宿州市| 尼木县| 大石桥市| 扶绥县| 化隆| 新余市| 阳东县| 九龙县| 夏河县| 广西| 馆陶县| 合川市| 黑水县| 米泉市| 乐都县| 庆城县| 高碑店市| 渭源县| 黑水县| 砀山县| 吕梁市| 海城市| 龙江县| 棋牌| 满城县| 阿勒泰市| 嘉峪关市| 韶关市| 聊城市| 罗田县| 库伦旗| 芒康县| 东阳市| 鸡泽县|